分卷阅读5
br /> 那士兵笑的邪气。
“就是给要进宫当内侍的男人动刀的地方啊!这动刀之后数日不能见风,便在一处密闭的小屋养着,因四处密不透风,故称蚕室。”
动刀……他说的是太监……梁心颐不自觉的打了个寒战。
“喂!瞧你,说这个干什么,人家小姑娘脸都吓白了。”另一个士兵笑道。
顿时一群士兵哄笑作一团。
梁心颐方才那一问,仿佛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不一会便热闹起来,好似之前的活埋一事压根儿就没发生过。
又有人问起即将要去的朱家巷是个什么地方,听了士兵解释才知道,那里其实是赵国安置各国质子的地方。
与其说是安置,倒不如说监视更为确切些。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两国经常会因利益而缔结临时盟约,这就需要双方交换人质以保证盟约的稳固可靠。若是其中一国违反盟约,另一国便会以人质的性命相要挟。
这便是质子,他们的身份一般都是国君的子嗣。
士兵们聊着家常里短,聊着时事政治,聊着未来前程……
梁心颐细细听着,时不时问上一句,再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让她对现在的赵国也略有了些了解。
近年来赵国经历的最耻辱和最凶险的一仗便是几年前跟秦国的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
长平之战,梁心颐是知道的。
那可是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位列古代三大战役之首啊。
那一战秦军的大将是被后世称为战国四名将之首的白起,而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弃用廉颇,改用赵括。
结果秦军大胜,四十万赵军全部被秦军坑杀。
四十万呐,这等于赵国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被活埋在长平。
赵国和秦国,已成不共戴天之势。
然而第二年,秦军又直攻赵都邯郸。
赵国主力已在长平之战中被灭了个干净。这次连都城都要被攻下了,却只能拿得出区区十万兵,危在旦夕。就连平民百姓老弱妇孺都拿起锄头锅铲来保卫家园。
不过幸运的是此次秦将白起并未出战,老将廉颇也终于重披战甲指挥全局,让秦军僵持数月始终无法破城。
也幸而赵国还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此人有过人的智慧和人脉,在他的努力下赵国得到了韩国和楚魏联军的支援。
这场邯郸之战以赵国的完胜告终,秦国不仅没一举灭掉赵国,还损失了将近三十万兵力,被迫归还了河东郡于魏、太原郡于赵、上党郡于韩,这等于秦国在长平之战全都白打了。也正因为这扬眉吐气的一仗,让秦国三年都再不敢轻易来犯。
尽管如此,几乎元气耗尽的赵国也仅仅是得到了些许喘息的机会,再无可单独与秦抗衡的可能。
再看这所谓战国,便是七个大国的相互攻伐,其间还有些许芝麻绿豆大的小国跟着浑水摸鱼。
七大国中有哪两个国家没有互相攻打过?谁打谁似乎都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今天大打出手,明天说不准就称兄道弟联手打别人去了。
可若说到真正深入骨髓的恨,恐怕赵国恨的就只有险些屠他全国的秦国了。
☆、第三章 公子政
? 到朱家巷口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西斜。
巷口有一队士兵把守。
确认了梁心颐一行人的来历后,士兵给每个人都安排了去处。
看起来最弱不禁风的梁心颐被安排给最靠里边,紧贴山脚的一户,听说那位公子名政。
梁心颐此时正处于初到战国的兴奋状态,脑子灵活得很。
她听到公子政的名字,立刻就想到,在这个时期的赵国为质……难道会是……?
因为快到换岗的时间了,士兵都推推攘攘不愿给梁心颐带路。好在朱家巷的路并不复杂,士兵指给她的路她走的还算明白。
眼看越走越深,脚下的路已经从夯实的土道逐渐变得松软。显然越往里走,平日越是人迹罕至了。
她越发好奇,住得这么偏远,想必这位公子政的身份必是不受赵国待见的,那便更像是她猜想的那个人了。
刚靠近最里面的院落,便听闻巷子中有孩童的吵闹声。
转了一个弯寻声望去,似乎是一群小孩在打架。
“野种!你不配在这质子之地!快滚出去讨饭去!”
竟是三个看上去十岁左右的男孩在欺负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那个被欺负的小孩子头发和衣衫被扯的凌乱如乞丐。
他并没有哭,反倒恶狠狠如小狼般盯着每一个欺负他的人。
他一言不发,也不